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恐怖的数据。
不止是主要城市,连二线、三线城市,乃至小县城的票仓都被拉动起来。
清晨。
当中影联合深光官宣票房之时,神州为之一震!
什么门事件?
那算个der!
不是每个人都上网,不是每个人都上微博,截至2007年末,全国网民数量只有2.1亿人。
虽然位居世界第二,但跟十几亿的人口比,还有大量不上网,不会上网的人。
当天。
很多电视台、报纸都紧急播报了这个消息,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5672万的数字宛如一道飓风,席卷全国!
这是国产电影的5672万!
不是《阿凡达》的5670万!
差不多的票房,双方获得的待遇,那是天差地别,后者虽然震撼,震惊,但官媒不会一窝蜂的报道。
要注意影响嘛。
换成《赤壁》,那能一样吗?
亲儿子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可不得多表扬表扬,多夸赞,夸赞?
报!
大年初二的报道只是一个开胃菜,毕竟春节期间很多报社、电视台的人员都休假了,只留着一部分轮值人员。
反应没有那么快。
到了大年初三这一天,那才是真正的铺天盖地!
大年初一,5890万!(修正后数据)
大年初二,5230万!
连续两天票房突破五千万,两天破亿!
轰动!
媒体圈,集体出动!
放假?
都给我回来!
出外勤,去电影院,去街头,去联系深光,去美国……
什么?
去美国太难?
那电话连线总可以吧?
都给我报!
大年初三这一天,新闻专门报道了《赤壁·下》的观影潮,1分49秒的报道!
有图,有视频,有人!
有蜿蜒到电影院外的购票人群,有院线经理的采访,有路人视角的采访,有年轻情侣,有新婚夫妇,有中年影迷。
甚至还有好些上了年纪的老头。
“去年看《赤壁·上》就盼着下集,全家特意起了个大早,就为了来看下集。”
这是一位60多岁老头接受央视采访时说的话,他的话和他本人都上了新闻。
央视是官媒,不会无的放矢。
用近两分钟的时间来报道,自然不是为了捧沈良。
那只是顺带的。
专门播这条新闻,那是为了向外界,向全世界展示国内票房市场的潜力!
什么空有人口,没有消费,平均观影人次太低?
那都不是问题!
事实证明,只要电影足够好,这片市场的潜力是无限的!
来!
都来!
外资们,还不来吗?
再不上车,可就错过最佳时机!
其实。
哪怕央视不报道,华纳、环球、派拉蒙、福克斯、迪士尼、索尼等等电影巨头已经收到消息。
没有人能忽视一个十几亿人的消费市场。
也没有人愿意放弃。
此前,华纳、环球、索尼等的撤出,只是计划中的一部分,他们只是以退为进,借此施压,谋取更多的话语权、政策倾斜。
现在有人坐不住了。
大年初四,上影的任中伦收到华纳总裁的越洋电话,对方又是拜年,又是约他年后见面。
虽然没有提具体问题,但这还用猜?
指定是探讨业务上的事。
《赤壁》这把火,烧的好,烧的妙,烧的呱呱叫!
烧的越旺越好!
万里山河一片红,全国的票房市场都被彻底激活!
两天破亿!
四天破两亿!
到了大年初五这一天,即使是返程高峰期,《赤壁·下》的单日票房仍然在4000万往上!
初六,《赤壁》票房跌落4000万,仅有3580万。
没办法。
返程人群太多,马上又要开工,哪有那么多人来看电影?
但。
初七这一天,票房再次突破4000万。
肥来了!
浩浩荡荡的打工人群体,杀回了城市,很多回农村的打工人,过年只能在网上看赤壁如何如何火。
看别人讨论。
现在,他们杀了回来,带着钞票,带着观影热情,杀进电影院!
初七、初八,《赤壁·下》连续两天逆增长,票房双双突破4000万。
初七这一天,《赤壁·下》票房突破三亿。
七天,三亿!
表现比《赤壁·上》更加狂暴,年前刚刚创下的九天破三亿的记录,再次被改写!
《赤壁·下》火的不止是票房,还有易县。
易县的赤壁拍摄地,当初并没有全拆,当地官方保留了一部分场景,不仅保留,他们还进行了加固,把它建成了永久性建筑。
随着冀省电视台,以及保定当地的报道,很多易县周边的人都跑去拍摄地参观。
易县,平时这个存在感不强县城,忽然火了。
初五、初六、初七、初八四天,仅仅四天,接待了超18万的游客,易县不是一个传统的旅游型城市。
如此短期且密集的人流,直接击破当地的住宿、餐饮市场。
住?
酒店全部爆满!
吃?
根本不够吃!
很多餐厅都是全部卖空。
根本炒不过来那么多菜。
特别是拍摄地周围,那边是人挤人,很多村民家里都住满游客。
初九,《赤壁·下》再次轰下3687万票房。
截至这一天,累计票房破四亿!
九天,四个亿!
消息传出,业内集体沉默,看不懂,他们完全看不懂。
这热度太吓人。
上映之前,沈良放言票房破五亿,很多人都愿意信,毕竟那是屡次创造奇迹,青年导演第一人·良!
但谁都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的那么快,那么汹涌。
四亿都来了,五亿还会远吗?
不会!
或许再过三四天,票房就破五亿,半个月不到完成五亿的目标,《赤壁·下》的最终票房会是多少?
六亿?
七亿?
还是更多?
都不知道,也没人预测,因为常规的系数、票房走势,根本无法套用在《赤壁·上·下》身上。
业内人士看不懂,股民更加不懂,他们也不需要懂。
买!
买!买!买!
大年初五,港股年后第一个交易日,深光影视迎来天量的买单,开盘股价跟火箭似的,直线蹿升。
应声涨了15%。
虽然盘后又跌了不少,但当天收盘,深光大涨10个点,股价突破10块,市值突破154亿!
一年不到,市值涨幅超过50%。
那些持有深光的股民,赚翻了!
什么次债危机,美国人的事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只要买深光就能赚钱!
接着,初六、初七、初八、初九四天,每当票房数据出炉,股价都跟着猛涨。
每天涨幅都超过5%!
初九,周五收盘日,深光影视的股价已经来到12.53元,深光的市值猛涨至192.95亿!
距离200亿大关,仅有一步之遥。
一周涨了40亿的市值,散户们疯狂涌入,机构或是建仓,或是套现离场,都在买。
没有人做空!
这时候做空,那不是老寿星上吊?
深光股价的疯狂,背后还有其他的助力。
过去这几天,映湟、阿娇、白芷、冠希、ggieq、杨永箐、陈思会等人,都想原地给沈良磕一个。
救星!
大恩人啊!
赤壁这把火,烧的好啊。
越火,他人对《赤壁》的关注度越高,对门事件的关注就月底,至于网络上的那些人?
那是真管不住。
都是匿名上网,网线那头不说是男是女,是人是狗都不知道,怎么管?
最主要的是线下,是电视台、是报纸。
在多方合力之下,香江当地的大部分报纸头版、头条都是《赤壁·下》的讨论。
内地市场破四亿的同时,《赤壁·下》在香江的票房也突破4000万港币。
九天,四千万,差一点点就追上去年的年度票房冠军《色戒》。
去年。
香江票房冠军是没有删减的《色戒》。
lsp不分地域,涩涩才是第一源动力。
一刀未剪,这才引发轰动,激发观影潮,票房才达到4869万!
它也是全年唯一一部票房破四的电影。
排行第九、第十的两部电影,票房甚至没有超过1000万,由此可见,香江本土市场有多萧条。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赤壁·下》完成了史诗级的9天4000万成就。
甚至有媒体在那狂喊,票房能破六,破七!
此刻。
所有的沈黑媒体,噤若寒蝉,深光影视不钱,也能收获大量的曝光,各种肉麻的吹捧,沈良看着都脸红。
什么从良记,也没有跟着更新。
本来准备刊发的童莉娅篇,胎死腹中,有黑道大哥专门登门,让那个写手低调点。
以后怎么更新,他们管不着。
最近绝对不能更新!
所有的热度都要向《赤壁》看齐,要把它炒的全港皆知,由媒体制造的狂热氛围,也间接的拉动了深光的股价。
远在纽约拍戏的沈良,啥都没干,一周身家狂涨小20亿。
要不怎么说金融市场来钱最快,如果他现在选择套现,随随便便就能套个十几亿。
不过。
他没套。
他又不是那种卖公司的人。
不套现,但他戴t,那个什么环,小胖已经摘了。
戴什么戴。
小丫头一点数都没有。
该打!
打屁股!
一天天的,一点都不省心。
虽然挨了打,但小胖丝毫没有怨言,她还很兴奋。
就在昨天,她持有的那部分股票价值破亿。
一个亿啊!
一年赚一千万,那要赚十年!
一年赚三千万,那也要三年多!
而在港股,仅仅五天,她就赚几年才能挣的钱,这能不兴奋?
良哥的大船,她要一直坐下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