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褐色小说网>都市言情>大明王朝1627> 第14章 朕!的!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章 朕!的!钱!(1 / 2)

第14章朕!的!钱!

朱由检冷静下来,换了个话题:“那现在,内帑的进项如何?”

司之礼依旧是一脸茫然,只能求助地望向王体乾。

王体乾再次开口,这一次,他的声音里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谨慎:

“回陛下,内帑进项,主要有皇庄子粒银和金银两项。其余诸项如矿税、外库挪用等,自万历末年起,均已停罢。”

朱由检心中一动,皇庄?

听到这个词后,他心中已有了一些想法。

敢情他除了是这大明至尊皇帝,莫非还是个大地主?那可以搞的样可就多了。

“是。京畿左近,共有皇庄一万七千顷。另在湖广兴献王庄有一万顷。”王体乾答道。

“自正德爷起,便定下规矩,每亩只收子粒银三分。此项专供两宫及太子开销,每年入库约四万九千两。”

朱由检听到这里,眉头一挑。

他转头看了周钰一眼,周钰果然一脸茫然。

显然,她这位未来的中宫皇后,根本不知道自己名下还有这么一大笔产业。

朱由检心中暗笑,这笔钱恐怕你只有一半,还有一半在张嫣那儿呢。

他正盘算着怎么把这笔钱抠出来,却敏锐地感觉到哪里不对。

他拿起桌上的纸笔,在纸上画出简单的乘法竖式,开始默默演算。

两万七千顷,一顷是百亩,那就是270万亩。

每亩收银三分,也就是0.03两。

270万,乘以0.03……

朱由检笔尖一顿,一个清晰的数字浮现在纸上:81000。

他抬起头,目光如电,直视王体乾:

“两万七千顷地,每亩三分银,算下来,应该是八万一千两。为何账上只有四万九千两?”

王体乾看着朱由检笔下那从未见过的鬼画符,正在疑惑之中。

此刻被皇帝一问,吓得魂飞魄散,“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额头重重地磕在冰冷的金砖上。

“老奴……老奴该死!皇庄之事,积弊已久,贪墨侵占、账目错乱……久而久之,这……这个数额便约定俗成了。”

朱由检气得说不出话来。

他终于能理解到《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皇帝那句怒吼中所蕴含的无尽愤怒。

朕!的!钱!

每亩三分银,这已经是低到尘埃里的税率了。

那些皇庄管事,肯定会在这个基础上变本加厉地盘剥佃户,绝不会老老实实只收三分银。

结果现在,连这三分银都不好好给朕!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又开始在纸上列式计算。

他心中已经有个不祥的预感。

以时下常见的地租五成来算,270万亩地,一年按亩均1石计算。

那么这些皇庄管事,应该每年可以榨出来130多万石的租子。

按京畿当前粮价0.5两一石计算,那就是65万两白银!

这还不算北地常见的两年三熟套种机制,夏种豆,秋种麦!

朱由检下意识地捂住心口,痛得无法呼吸。

朕的钱,你们拿65万,然后给朕5万?

这比当年对嘉靖还要过分,根本连零头都不到!

65除以10,那也都还有6.5万呢!

他无力地摆了摆手,连声音都有些颤抖:“算了……金银呢?”

王体乾见皇帝不再追究皇庄之事,稍稍松了口气,但仍不敢起身,战战兢兢地答道:

“金银……还算正常。”

王体乾心中急转,突然一狠心开口继续说道:

“只是,除了福建、广东等少数几省,其余各省,皆有逋欠。自天启元年至今,累计拖欠已达一百二十万两。”

“哪些省份,欠得最多?”

“南直隶、江西、浙江三省……较多。”王体乾的声音又低了下去。

朱由检捏了捏眉心,心中已经明白问题所在。

上述三省,正是大明朝的文脉所在,科举名额最多,两榜进士如过江之鲤。

这背后,甚至不仅仅只是所谓的地主利益、文官群体、东林党争之类问题。

用一种更明朝化的语言来讲,那就是“抗投献”。

这里的投献,不是指地主收受自耕农投献土地,逃避赋税。

而是专指亲近皇帝,给皇帝当狗,给皇帝的内帑交钱。

这种行为,在有点追求的士大夫眼里,是极其不道德的。

大明的征税体系本就混乱,内帑、户部、工部、兵部各有各的摊子,都有权力向地方征税。

而地方官们面对这冗杂如乱麻的税制,自然会有自己的倾向性。

哪些税一定要收,哪些税不得不收,哪些税又最好别收,全都有讲究。

辽饷,或称新饷,这是最重的,因为它落在“考成”之中,和自己的乌纱帽息息相关,此乃重中之重。

宗室俸禄,天启年定额百万,但是皇帝不在意,文臣也不在意,所以能拖就拖,能不给就不给。

至于金银?给皇帝私人销的钱?那当然也是能欠就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