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张方平又勉励了一番几人。
无非就是春闱在即,也就几天的时间了,让他们好好复习,作为蜀地翘楚,他日金榜题名、同朝为官,当共扶社稷云云.
不是一对一谈话,所以说的都是场面话。
而到了张方平这个位置,时间非常宝贵,尤其是他刚刚复任三司使,正是需要跟朝中官员重新联络感情,不管是旧日故吏还是新面孔,但凡来拜访他,只要有点分量,张方平都得亲自见一见、聊一聊。
而对于朝中官员来讲,拜访新任三司使,也是一件重要的走流程事项。
毕竟很多时候,大佬不会记得谁来了都说什么、送什么了,但是谁没来,既没个言语也没个节礼,那肯定是要记下的。
这里面的道理也很显而易见.场面流程都不愿意走,连个基本的态度都没有表示,这不就是不愿意与我为善?
所以,张方平只跟他们讲了这几句,就急匆匆地去会客厅见客了,留他们几人自己在这里聊天,并说了若是半个时辰等不到他回来,就可自行离去了。
陆北顾与苏洵、苏辙,又聊了几句。
随后陆北顾好奇地问道:“子瞻兄怎么没来?”
听了这话,苏辙面色顿时憋得通红。
苏洵以手扶额,过了几息才哭笑不得地说道:“不瞒你说,从他回到眉山,你那本《蜀馔录》,他可是日日研读,每每想起合江那顿‘箸头禅机’,便觉口舌生津,恨不能肋生双翅再飞回去然后到了东京,又尝了许多新菜式,前几天的时候嚷嚷着亲自动手给我们做,但也不知道是哪个菜做的不对了,做的时候试吃之后他便觉腹痛,有痢疾的症状,最后我们也没敢吃。”
“那现在呢?”陆北顾挺关心地问道。
虽说苏轼爱吃不假,但要是因为他这个穿越者的蝴蝶效应,导致了苏轼因为食物中毒没能参加礼部省试,人生轨迹出现了什么变化,他可就要自责了。
“没大碍,看了大夫,大夫就说吃的不对导致的腹泻,开了止泻的方子,很快就见效了。”
苏辙说道:“只是大兄这两天身子骨稍微虚了点,要多躺着。”
“那便好。”
陆北顾松了口气。
一想也是,如果不是身体原因,那么拜谒张方平这种重要的事情,三苏肯定是要一起来的。
而这时,苏辙和父亲苏洵交换了一个眼神。
见苏洵点头,苏辙开口道:“对了,因此还有一事.想问问不知道陆兄可否有空?”
“怎么了?”
陆北顾反问道。
“有没有空”肯定是要根据事情的重要程度来确定的,陆北顾打算先听听苏辙说的事情是什么,如果是纯浪费他备考时间,他肯定是会直接拒绝的。
“是这样。”
苏洵说道:“我们前几日在文会上,与三位福建籍士子起了争执,对方其中一人贬低我蜀地文教不如福建.本来约定三人对三人,在初八这天按照往年的省试标准较量一场,也算在礼部省试之前热热身。”
苏辙接过话来:“但因为我大兄腹泻,而其他几位眉州同仁水平又稍逊了些,所以为保我蜀中士子颜面,想请陆兄出手相助。”
福建籍士子?
陆北顾微微一怔,旋即追问道:“是哪三人?”
“分别是福清人林希,以及浦城人章衡及其族叔章惇。”
苏洵紧接着解释道:“后两人名声不显,不过林希是今年状元热门,夺魁呼声还挺高的,就是此人瞧不起我们蜀地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