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褐色小说网>其他类型>浮玉录> 027沈先生讲堂释经典吴令仪书馆遇知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27沈先生讲堂释经典吴令仪书馆遇知音(2 / 2)

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将厚重的典籍信手拈来。从字词训诂到历史背景,从屈子情怀到楚地风物,旁征博引,娓娓道来。枯燥的古文在他口中,化作汨罗江的烟波,香草美人的隐喻,忠而被谤的悲愤,上下求索的执着……他引经据典,却不显掉书袋;他剖析情感,却毫无煽情之态。那份从容与渊博,如同高山流水,自然流淌。

吴灼听得入了神。

他站在那里,长衫素净,却自有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光彩,那光彩不刺眼,却温润如玉,照亮了整个教室。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沉墨舟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慨叹,“此千古绝唱,道尽志士仁人于困顿中坚守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其悲壮,其执着,其高洁,穿越千年,犹能撼动人心。”他目光扫过台下,那眼神清澈而包容,仿佛能看透人心底的迷茫与向往。

吴灼心头一震,仿佛被那目光轻轻叩击了一下。她想起家中那只被囚禁的灰鹤“灼儿”,想起自己被困在深宅大院的窒息感,想起那些无法言说的秘密与恐惧,她默念着这句诗,心底某个角落,似乎被悄然点亮了一盏微弱的灯。

下课铃响,学生们仍沉浸在沉墨舟营造的意境中,意犹未尽。婉清兴奋地拉着吴灼:“沉先生讲得太好了!每次听他的课都像洗了次澡,心里透亮!你说是不是?”

吴灼点点头,目光追随着沉墨舟收拾书本、缓步离开教室的清瘦背影。他腋下夹着几本书,背影挺拔如竹,行走在洒满阳光的走廊里,仿佛自带一层宁静的光晕。

“听说东城有一间小小的‘泛舟书社’,专卖进步书刊,还常接济那些从沦陷区逃难来的学生……”婉清压低声音,语气充满敬佩。

吴灼心中一动。进步书刊?接济难民?这些词汇对她来说,既陌生又充满吸引力。她仿佛看到了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窗,在沉先生那温润如玉的身影后,悄然开启。

放学后,吴灼没有立刻回宿舍。她鬼使神差地走向图书馆。在古籍阅览室一个安静的角落,她找到了沉墨舟提到过的一本《楚辞集注》。翻开泛黄的书页,她惊讶地发现,书页的空白处,竟有用蝇头小楷写下的密密麻麻的批注!字迹清俊飘逸,见解独到深刻,正是沉先生的笔迹!

她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翻阅着。那些批注,如同一位博学而温和的向导,引领她进入一个更深邃、更瑰丽的精神世界。窗外的夕阳透过高大的玻璃窗,洒下温暖的金辉,笼罩着少女专注的侧影和那本承载着智慧与温度的古籍。

就在这时,一个温和的声音在身旁响起:“吴同学也对《楚辞》感兴趣?”

吴灼吓了一跳,猛地抬头。沉墨舟不知何时站在了桌旁,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镜片后的目光清澈而包容。

“沉先生!”吴灼连忙站起身,“我只是随便看看。您的批注写得真好。”

“坐吧。”沉墨舟示意她坐下,自己也拉过旁边一把椅子坐下,目光落在她手中的书上,“《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子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其情可悯,其志可嘉。”他顿了顿,目光转向吴灼,“只是我观你眉宇间似有郁结之色,可是有什么心事?读书明理,亦可解忧。若信得过沉某,不妨说来听听?”

沉墨舟的声音温和而真诚,带着师长特有的关怀和令人安心的力量。那清澈包容的目光,仿佛能包容世间一切秘密与痛苦。吴灼看着他那温润如玉的脸庞,听着他关切的话语,心中那堵筑起的堤坝,仿佛被这温和的暖流悄然冲开了一道缝隙。

连日来积压的委屈、恐惧、困惑,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涌上心头!她眼眶一热,泪水毫无预兆地涌了上来。

她慌忙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书页,声音哽咽破碎:“先生,我心里很乱。”

沉墨舟并未催促,只是安静地递过一方干净的手帕,“不急,慢慢说。可是家中遇到了难处?”

这句关切的询问,彻底击溃了吴灼最后的防线。她接过沉墨舟的手帕,抬起泪眼朦胧的脸,断断续续地诉说,如同找到了一个可以信赖的树洞,将心中的苦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

“他们都只想着利益,把我当成一件物品,没有人真正在意我的感受。”

她不敢提及吴道时的名字,更不敢说出那句锥心的“外人”,只能模糊地倾诉着那份被家族利益裹挟、被至亲之人冷漠相待的巨大痛苦与孤独。“我觉得自己像个孤零零的棋子…不知道下一步会被推向哪里…那个家,让我喘不过气…”

沉墨舟静静地听着,眉头微微蹙起,眼神中充满了同情与理解,“《孟子》有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他引经据典,目光温和地注视着吴灼,“所指并非仅是男子,更是一种不为外物所移、坚守本心的气节。吴同学,你如今所感之苦,正是这‘外物’——家族名利、他人期望——与你内心本真之间的剧烈冲撞。”

他轻轻点了点那本《楚辞集注》:“屈子当年,亦面临类似困境。楚国朝堂昏暗,党人偷乐,他虽‘謇朝谇而夕替’,却始终‘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其坚守的,便是内心那份对‘美政’与‘清白’的信念。”

“你的痛苦,我虽不能感同身受,但能理解。”他的语气愈发恳切,“被至亲当作筹码,确是人间至痛。但请你务必记住,无论外界如何纷扰,他人如何待你,你自身的价值,绝非由一场联姻或他人的眼光所能定义。”

“贝满教你知识,并非只为让你成为更好的‘物品’,更是为了让你拥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让你有能力去辨别,去选择,甚至去反抗那不公的命运。”他的话语中带着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暂离樊笼,并非怯懦,而是给自己一个喘息和思考的空间。在这里,你首先是吴灼,是学生,而后才是谁家的女儿。但这些也只是标签,是定义,你要成为一个不被定义的人!”

一席话听的吴灼如被醍醐灌顶。

他指了指窗外渐渐沉落的夕阳,以及天边那一抹挣扎着透出的、微弱的霞光:“你看,即使黑夜将至,也总有光在挣扎。不要放弃希望,也不要被眼前的黑暗吞噬。”

吴灼用力点头,小心翼翼地合上那本珍贵的《楚辞集注》,如同合上了一段沉重的心事。她站起身,对着沉墨舟深深鞠了一躬:“谢谢先生教诲。”

她抱着书,走出阅览室。夕阳的余晖将她的身影拉得很长,她深吸一口气,虽然什锦花园的阴影依旧存在,但她的心中,却仿佛被沉墨舟点亮了一盏灯。那灯光虽微弱,却足以照亮她前行的方向,让她有勇气去面对那“路漫漫其修远”的未来。',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没有了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