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一年腊月底,北原堡。
转眼到了年末,刘岱身穿厚袄走在街上,沿途的百姓纷纷磕头行礼,在如今这个世道里,也只有刘岱这里能让军户吃饱穿暖,还能有余粮过个肥年。
跟在刘岱身后的白昌河也不自觉的挺起胸膛,心中美滋滋的,暗道:“大人带兵、治政都有大本事,我看大人将来能当总兵!”
刘岱笑呵呵的与沿途百姓打招呼,此时的北原堡内一片喜气洋洋,临近过年各家各户都在忙着准备年货,引得拒门堡和周边的游商都赶过来,想趁着年前多赚一笔。
此时的大同镇各地过年习俗已经与后世相差无几,但也独具特色,北原堡的百姓就会在腊月二十五日开始蒸花馍,有鱼、鸟、兽等各种造型,用于过年供奉祖先、走亲访友。
到了腊月二十六,百姓们便会压粉,将粉条压制出来,与肉类和各种蔬菜炖在一起,就是过年的一道硬菜。
“大人,官署那边也在贴门神、挂灯笼,回头属下也去买点年货回来。”
刘岱点了点头,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孤身一人,过年的时候难免心中伤感,不过好在身边的白昌河、田磊、韩国兴等人都是光棍一条,过年的时候都可以聚在一起吃喝,倒也热闹。
“回头告诉崔先生,给弥陀山基地和青云寨各送一百两银子,再买一些猪肉送过去,让两边的兄弟们好好过个年。”
“是。”
“不过要告诉肖成虎、谢东乡他们,别光顾着乐呵,该有的戒备还是要有!”
刘岱又补充道。
“是,大人放心。”
刘岱一行沿街买了一些年货,多是糕点、麻糖,准备守岁的时候分给众人。
回到官署后,刘岱还没暖和过来,就见白昌河来报:“大人,介休范家派人来了,正在外面等着。”
“嗯?”
刘岱有些诧异,范家来的也太快了:“来了几个?”
“就一个。”
“带进来。”
“是。”
片刻之后,一个四十多岁、衣着华丽的汉子走进正堂,只见其身穿丝绵袄子,外披缎羽斗篷,头戴一顶天鹅绒棉帽,一双丝绸内衬、狐皮外面的手套更是扎眼,看得刘岱嘴角直抽。
“他娘的,这身行头估计得二、三百两银子,卖国来钱的确是快,也就范家能花得心安理得!”
刘岱心中鄙夷了一番,来人则拱手说道:“小人范家管事范有德,呵呵,见过防守官大人。”
“你也姓范,是范家的亲族?”
“小人只不过是范家的细末旁支,上不得台面,平日里管着府中一些杂事,为家主跑跑腿罢了。”
“哦。”
刘岱说道:“那范先生今日过来,有事?”
“前些日子防守官大人放了林教头回去,我家家主很是感激,对于大人提出的合作生意,也非常感兴趣。此番小人前来就是为了和大人具体商议细节,促成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