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军现在就在“君临天下”。
他正站在口马行门口,和一群胡商讨价还价,二十个昆仑奴对于这些胡商来说也属于大买卖,尤其刘建军要的都是那种上好的僧祇奴,单个僧祇奴的售价最低就得十贯钱。
所以,这些胡商都在讨好似的围绕着刘建军,用不太流利的唐话跟刘建军讨价还价。
至于刘建军嘴里说的什么东非黑人,南亚黑人,李贤倒是只能听懂个大概,看那些方位词,刘建军应该是把这些昆仑奴按地域划分的。
“你可拉倒吧,这不是纯种黑人,一看就是尼格利陀人……哎,这黑大个儿不错!”
刘建军在那些昆仑奴里穿梭,走到一个昆仑奴跟前,掰开他的嘴唇看了看牙口。
“这家伙,夜里不张嘴都看不见他!这个算上!”
这是又拍板下一位了。
李贤很好奇,方才那胡商推荐的昆仑奴卖相也不错,肤色黝黑如墨,头发蜷呈螺壳状,若是买回去摆在王府门口,就像是一尊怒目金刚似的,定然会很有排场。
但刘建军没看上。
不止这个,实际上那些胡商推荐了许多品相极好的昆仑奴,有蓬发带金斑的,有肩宽背厚的,但刘建军似乎就瞅准了那种“铁胎子”,胡商们很懂得看人眼色,后续便只给刘建军推荐那些铁胎子了。
于是,很快他便挑好了二十个昆仑奴,屁颠屁颠的来到了李贤身前。
伸手:“贤子,掏钱!”
李贤问:“多少钱?”
“二百三十贯。”
“这么重的钱怎么付?”李贤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然后走到那胡商跟前,问:“你这里可有市券?”
这种专门的口马行都会有官府的人驻扎,并颁发“市券”,用作交易凭证和合法手续,当然,对于买家来说,这就是便宜行事的工具。
奴隶买卖涉及大额交易,无论是铜钱还是绢帛都不方便,所以买家就可以和卖家签订市券,预支付一部分的定金,然后由卖家送货上门,再结清尾款。
那胡商连忙点头哈腰的应“是”,又说:“咱们都是正经的胡商,都在官府办过市券的!”
说着,便捧来了一卷盖有官府大印的文书,李贤核对了一下文书上的商铺地址和编号,便点了点头,从怀里摸出一只银饼,问:“今岁的定钱涨到两成了?我记得前两年才一成。”
胡商盯着李贤手里的银饼嘿嘿笑:“还不是那帮海贼闹的,近两年他们在登州、莱州、沿海诸道掠卖了大量的新罗婢,那些新罗婢没训化,卖到长安来后闹了不少事,弄得咱们这些正儿八经的粟特商人也不好做生意了。
“大唐官府照顾咱们,所以特地将定钱翻了一番。”
说完,又歉意的笑了笑:“贵客您只要不反悔,这定钱涨不涨的,也没多大区别!”
李贤毫不在意的点了点头:“大唐天恩浩荡,尔等需懂得感恩才是。”
然后将银饼递了过去。
两百三十贯钱并不算多,之前武后安抚李氏宗族的人发放到沛王府的赏钱就不止这些。
再说了,这钱是给刘建军花的,那就值。
见李贤没有异议,那胡商立马点头应“是”,然后笑呵呵的将银饼收下,也不称,只是放在手上掂量了一下,便在市券上压上了手印,然后又乐呵呵的将市券双手奉给李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