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正是暖和的季节。
财政部下来几个领导,带着记者一同来的,就是为了感谢北林场捐款200万的事情。
这可是1974年啊,200万,这个概念不敢想象。
也难怪领导这么大张旗鼓带人过来。
黑龙江财政局的李厅长都只是陪同人员,四九城来了四个人。
“安平同志,这笔钱的来历能否和我说一声?”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满脸好奇的问道。
张安平便把这些年北林场义务工的事情全说了。
“既然是让他们劳动改造,那就该让他们发挥出原有的价值,为祖国做贡献,而不是一味让他们在地里劳动嘛,要让他们一边发挥自己的优势,一边劳动改造,让他们感受到现在生活来之不易。”张安平认真的讲述着自己这一套理论。
“这些年凭借着他们义务劳动,无私奉献的精神,我北林场总共挣了三百多万,捐200万,剩下的都用来建设咱们东北,我打算今年就开始把抓哟精力都放在东北的修路上,要把路修的又宽又长,直通南边,把我们的土特产运送到南边,把锦绣坊工人们的心血卖到国外挣外汇,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张安平侃侃而谈,总之必须把自己的行为夸上天,要和整体利益绑起来。
谁反对,谁就是反对集体利益。
果然,张安平的计划引起了领导们的关注,认为张安平的政策是对的。
要想富先修路。
省交通局都主动申请帮忙修路,甚至还垫一部分资金。
这边谈妥之后,领导纷纷想去北林场看看这个北方最大的劳动改造队现在都发展成什么样了。
张安平给大队部那边通了一个电话,让他们稍微管控一下,避免出现骚乱,随后便安排了一辆客车,两辆军车和4辆警车保护,便去了北林场。
北林场得到通知,也没多做布置,毕竟大家都在忙着春种,开荒等事情。
方圆十万亩,都是黑土地。
这十几年的开荒,不断扩张,本来这就是最大的劳动改造农场,再加上数以千计的知青前来支援,这里比北大荒还要热闹。
北林场公社有个窑厂,也是张安平担任主任期间建设的,现在的红砖吞吐量一天就多达五万块。
偌大的大屯大队,清一色的红砖青瓦,包括很多知青都在此地落户,不愿意走了,回乡未必有工作,但是留在大屯大队却十有八九都有工作,除非太没用了。
北林场的知青,也都自己建房子了。
劳改大队,唯有先进个人,小金小队才有资格建造砖瓦房。
整体看去,偌大的北林场,房屋整齐划一,虽然一半是泥砖或者是茅草屋,也一样干净整齐,都是四合院,唯有极少数知青是独门独院,毕竟有钱的知青还是太少了。
视察车队开到了田地中间的道路上。
南山半坡,站在这里可以俯瞰大片农田,一览无余啊。
张安平带着几个领导站在半坡上,指着大片农田,说道,“经过我们县市领导的指导下,全体社员的拼搏努力下,这些年屡次得到先进集体称号,共开辟了十二万亩土地,建设十个小队,三个知青小队……”
“现在家家定量能吃饱,不少改造分子都i已经被红色思想所感染,成功改邪归正,甚至有不少人获得先进个人,先进小组流动红旗更是轮流争夺,谁也不愿意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