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褐色小说网>都市言情>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第309章 金陵扩军大会(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9章 金陵扩军大会(二)(1 / 2)

第309章金陵扩军大会(二)

见众人都一副皱眉不解的样子,鲁锦也是一阵郁闷,他必须先给将领们做通工作,统一内部思想,否则打起来肯定会生乱子,于是只能耐心解释道。

“我知道你们不理解我的意图,觉得现在进行江北战役,准备的还不够充分,兵力又不够,还有许多新兵来不及训练,脱脱也马上要率军南下,觉得我打的太急了是吧?”

朱亮祖和廖永忠虽然没说话,但还是点了点头。

鲁锦见状又道,“这世上本就没有什么十全十美的事,尤其是军事,你想做好万无一失的准备,可敌军偏偏不给你足够的准备时间,如何使用有限的资源达成自己的目的,才是一个将帅日常应该考虑的事。”

见众人难以理解,鲁锦又说道,“我再教你们两招理论,都拿笔好好记,回去认真学。”

众人闻言纷纷拿出纸笔准备做笔记。

“第一个,庙行检改循环,什么意思,就是庙算,也就是计划,执行,检查,改善,这个做事的流程,简称庙行检改。

“这个理论衍生于公输子的方法论,最早并非用于兵法,而是用来管理工匠生产的产品质量的理论,方法论是什么,大胆假设,谨慎求证,总结分析,得出结论。

“而庙行检改是制定计划,也就是庙算,有了计划就开始执行,然后检查执行效果,有没有问题,有问题就改善,然后开始下一轮循环,只要按照这种方法来进行战争,你就能越打越强。

“有人可能不太理解,我举个例子,就拿这次渡江来说,我们提前庙算,制定渡江计划,开始渡江,检查渡江的执行情况,以小茅山一战为例,我们虽然取得大胜,但也在执行的时候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阵法不合适,最后冲锋的距离过远等等,那么下次应该怎么修改完善阵法和战术?

“你找出问题,改善了,那么下次再打这种仗的时候就会更强!

“不断的找出问题,改善错漏,就是我之前说的,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你才能越打越强,你才能有长进。”

跟着鲁锦打渡江战役的将领们纷纷点头,他们都对小茅山的那次战后总结印象深刻。

鲁锦又说,“不过这个理论本身并非真正的兵法,用这招来打仗,虽然有用,但也会遇到问题,比如你庙算的很好,开始执行计划,但战场敌情瞬息万变,你计划的再好,可计划赶不上变化,你怎么办?

“这就需要第二招,观判决行循环,什么意思?就是观察,判断,决策,执行。

“虽然你们从没听说过这个理论,但你们想想,自己是不是这么做事的?”

这次众人都点了点头。

“为什么你们从没听说过,却又一直这么做?因为这就是方法论,是所有人的行事逻辑,发现问题,找问题原因,想办法解决,开始执行。

“观判决行人人都会做,你在这么做,敌人也在这么做,那我们比的是什么?是完成循环的速度,你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这个循环,并且打断敌人的循环,也就是快,兵贵神速,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因此有时候,为了抢占战场的先机,我们可以牺牲一些其他方面的准备,你准备的再充分,可一旦失去先机,落入后手,就会处处处于敌人的下风,处处受制于人。

“一步慢,步步慢,最终陷入彻底被动,那下场只有死路一条。”

府衙大堂中,有人在认真听讲,认真思考,也有人在唰唰唰的做笔记。

鲁锦缓了缓又说道。

“这个观判决行,出自孙子兵法的虚实篇,致人而不致于人,最终目的,是要掌握战场的主动权,牵着敌人的鼻子走,而不是等敌人做出反应后,自己再被动接招。

“那么应该怎么争取主动权,虚实篇里说的很明白。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所以我们就应该提前占据对我有利的战场,而不是等敌人打过来,我们再去一个对我不利的战场迎战。

“这次的江北战役也是一样,我们观察到元廷发来的最后通牒,得知脱脱即将率大军南下,我们判断元军可能会把徐州打崩,并乘胜南下,威胁我刚刚打下的集庆路和镇江路,甚至还有淮南行省。

“那么我们现在开始决策,我要北上主动迎敌,优先打下扬州路,给江南制造一道外围屏障,然后再打下高邮几个府县,建立弹性防御阵地,以逸待劳等着敌军。”

这下众人总算是点了点头,明白了鲁锦做这个决定的依据。

鲁锦又点名朱亮祖说道,“亮祖你担心脱脱的大军,但其实事情没你想得那么严重,你躲在徐州后面不出来,那脱脱打完徐州,下一步就会全师来打你,你要面对的就是全师而来,挟大胜之威,士气高昂的元军。

“可如果提前占据高邮,那么只会有两种结果,要么脱脱先不管你,全力去打徐州,要么他分一部分偏师用来对付你,这样你面对的就只是一小部分元军,而你还占据主场优势,完全有能力,有机会将这个偏师在高邮一带歼灭,你明白吗?”

朱亮祖点点头,“我明白大帅的意思,但是想先占据高邮,以逸待劳等着元军,就得速度够快,迅速占领这些地方,布置好防御,但我的兵力不够啊,脱脱来的速度又快,我担心完不成大帅的计划”

鲁锦闻言也没有责怪他,而是点头道。

“你的担心是对的,所以这次江北战役,应当以情报人员诈取城池为主,大部队强攻为辅,以最快的时间拿下更多的城池,就像泰州和泰兴那样。

“其实高邮也可以从内部拿下,我听说李华甫还和高邮知府认识,情报局能不能想办法提前派人进入高邮,给大军在城内策应?”

鲁锦说着话又看向包毓,包毓当即点了点头,“应该可以,带大部队混进去不容易,但想办法放进去几百人应该可以做到。”

鲁锦一拍巴掌,赞道,“既然泰州和泰兴,还有高邮都有办法,那为何不能再派人去如皋,通州,海门一起起事,这样就可以一举拿下扬州路东部五城,然后留下新兵守城,主力立刻北上。

“还有兵力问题,到时候你们可以看情况继续扩军,不过得从你们的老部队抽人,从当地募兵或者从俘虏中补充。

“你们35军,不算胡海那个新兵团,其余五个老团,每个团出一个千户营官,就能扩编一个新兵团,五个营就能扩编五个团,近一个军的兵力,前提是你得有那么多兵器,粮食方面,我这便可以给你供应。”

朱亮祖闻言皱了皱眉,私自扩军,历来是为将者的大忌,容易遭到主君的猜忌,听到鲁锦这么说,他干脆放明面上问道。

“大帅让我私自扩军,那编制呢?我该以什么名义扩军?”

如今圣武军的战争规模越打越大,已经出现方面军规模的统军大将,鲁锦又距离前线太远,不可能事必躬亲,因此必须给前线统军的大将下放更多的权力,就比如扩军的权利,当然这只是临时政策,战后必须收回。

于是鲁锦想了想说道。

“根据这次渡江战役期间的扩军经验,我们可以将兵源分为三种,一种是自己招募的,或者从俘虏兵中吸收的,并且使用自己的将领来带领的,可以称为暂编补充团;

“有外来的义军带兵来投的,或者结寨自保,带兵来投的,可以称为暂编预备团;

“有敌将带兵归降的,可以称为暂编独立团。

“以上三种,在战役期间,可以事急从权,主将不必向我请示,自行安排,扩军原则以够用为宜,不要扩军太多,否则会稀释老兵的数量,造成战斗力下降,这个你们也明白。

“新扩编的部队,战役期间不授予正式番号,等战后上报帅府,由我亲自整编,杨璟你也记一下,东征期间同样按此条例办事。”

“是!”朱亮祖和杨璟两人齐声答道。

事情放在明面上说开了,也就好办了,他们也不必再有心理负担,担心鲁锦猜忌他们,不过该及时上报的还是要及时上报,这是规矩。

鲁锦又说,“今后你们江北的部队,要以35军为核心,向一个方面军的规模发展,就像这次渡江的37军一样,这样扩军都是早晚的事。”

朱亮祖闻言又问,“方面军是什么编制?”

这次不等鲁锦回答,杨璟就给他介绍起来,军以下不变,两三个军为集团军,两三个集团军为方面军,集团军设总兵,方面军设总督。

朱亮祖听完抓抓脑袋,“那我现在有102师、106师,再加上这位卞兄弟的108师,这也才一个半军啊,就算再扩编一个师,那也才两个军,算是一个集团军吧,离方面军还早呢。”

鲁锦却说,“不早了,我让你打探扬州那边的情况,那个谁,当初从濠州跑路的那个,哦对,孙德崖,那厮现在什么情况?”

朱亮祖一听鲁锦提起孙德崖,顿时乐了。

“孙德崖那厮,今年六月份的时候把天长县打下来了,现在有一万六千兵左右,过的很不好,兵甲奇缺,粮草也不多,总共分为两部,一万人驻守天长县,还有六千偏师在天长西北的石梁站立了一个军寨,那是孙德崖没打下天长之前的落脚点。”

众人闻言直呼好家伙,小小一县之地,养了一万六千兵,兵力堪称多到爆炸,这能供得起才怪。

鲁锦又问,“石梁站那边是谁在驻守?”

“是俞时良,就当初跟着孙德崖狼狈为奸的那个。”朱亮祖介绍道。

鲁锦有些诧异,“他们居然不在一起?孙德崖和他闹矛盾了?”

朱亮祖点点头,“根据我派出去的探子打探来的消息,这二人从濠州逃走之后,如丧家之犬,过了好一段苦日子,一无落脚点,又时刻担心咱们圣武军报复,咱们兵力越强,地盘越大,他们就越是害怕。

“俞时良这人也害怕咱们,想去带兵投芝麻李,孙德崖这厮却是个野心大的,他不想投芝麻李,想自己发展势力,但他西面是芝麻李,南边是咱们,东面又是扬州和高邮的元军,他谁也打不过,也没那个本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