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策论选材(下)
待刘璋重新坐定,鲁锦这才又说道,“钞法既定,那再来说说理财和税收,诸君有谁想试试的?”
经过刚才这一轮谏言献策,在场众人也算是看出来了,这位大帅不光喜欢实用之才,还喜欢做事有条理,有章法,观点新颖,言之有物,最好能说出个一二三的,这样的人看起来确实更靠谱一些。
于是有志竞争官位的纷纷改变了策略,不就是言之有物,来个一二三吗,我也会啊。
刚刚第一场落败的周祯和杨宪几乎同时再次站了出来,二人齐齐拱手作揖道,“大帅,在下愿试言一二。”
鲁锦看了看这俩人,还越战越勇了,于是便说道,“周先生先说,后面那个记得下次先自报姓名籍贯。”
杨宪闻言顿时后悔不已,二人齐声称是,杨宪这才坐了回去,周祯则是继续站着说道。
“为国理财犹如持家,无非讲究一个开源节流,量入为出,务求节俭,赏罚有度,这样国家才能连年有余,才会富强,至于税收,历朝历代的税法无非三种。
“一为田赋,也即土地产出,若想收好田赋,一要编户齐民,清丈土地,有了田亩明细才好收税,二要因地制宜,自宋以来,国家的田赋都收夏秋两季,如今的元廷也是如此,夏收丝,秋收粟米。
“然各地民情不同,如浙西各路多种双季稻,种稻养蚕,百姓不种,就应该夏收生丝或布帛,秋收稻谷,而浙东各路广种,却不种桑养蚕,就应该夏收或布,秋收稻谷,大帅之前所在庐州安丰又有不同,听说那边种麦菽者多,则应因地制宜,以麦菽入税。
“三要视察田亩肥瘦,量产收税,江浙的肥田水田可以算其产量适当多收一些,安丰庐州的旱田瘦田就可以少收一些。
“但总的来说,田赋不应太多,一旦定下田赋名目,就不可朝令夕改,应以稳为主。
“二为丁口税,这个没什么可说的,只需记得不要太高即可,不然不利于人口滋生,百姓也不愿意去官府报为壮丁。
“例如汉武之时,国家田赋极低,二十税一,三十税一,朝廷收不上田赋,只能多征丁税,再加上汉武之时连年征战,导致出现大量隐户,许多百姓为了避交高额丁税,纷纷托庇于世家豪强家中,导致朝廷在册人口急剧下降。”
鲁锦听的自然是频频点头,可是在场的一些其他人听到这话,就有些皱眉了,怀疑周祯是在影射某些士绅.
周祯却不管那些,继续说道。
“三为徭役,自古以来,便是徭苦于赋,外徭尤甚,民间更有一丁服徭,全家挨饿的说法,盖因百姓家中劳力有限,若外出服役,自然会耽误家中生产。
“说到徭役,本来在下应该劝大帅尽量少征徭役,但现在正是民生凋敝,百废待兴之际,国家需要恢复元气,这更离不开建设,因此徭役不征不行,但也要分个轻重缓急。
“当务之急就有筑城、水利,输送军需这三样,筑城是军务,水利是农业的根本,输送军需则是为了大军取胜,这三样都省不得,但等筑城、水利之务结束,就应该立即轻徭薄赋。
“至于其他需要缓行的,诸如县衙府衙之类的官署建设,则应等到以后天下平定了再修也不迟,现在应当勤俭持家,依靠现有官署房屋办公,尽量节省开支,爱惜百姓民力。
“只此以上三样,其他徭役尽量不要征,大帅最好能直接出一道命令,让各级衙门,尤其是胥吏,禁止他们私自征募徭役。”
鲁锦闻言有些诧异道,“胥吏也有权征发徭役吗?”
周祯当即答道,“有的,有那贪官污吏,为了捞钱,故意征发百姓服徭,安排他们干活,却又故意找茬,最后让百姓掏钱代役,根本目的还是为敛财。”
鲁锦皱眉点了点头,“你继续说。”
“是。”周祯这才继续道,“除了明令不许征杂役外,征发徭役还应注意时间,除非军情紧急,否则应该尽量避开农时,以免耽误百姓家中生产。
“以上的田赋、丁口、徭役,便是赋税的主要来源,除了税收,还有开支。
“历朝开支也不过五项,一为俸禄,二为军费,三为工程,四为赏赐,五为救灾储蓄。
“大帅如今有盐铁之利,又要铸钱印钞,这已经算是比较稳定且充足的财政收入了,有了盐铁的支撑,田赋丁税这些最好还是以轻徭薄赋为主。
“开源节流方面,首先是俸禄开支,应该避免冗官冗员,以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军费方面,除了外出作战的士卒,后方士卒和边地戍守的士卒应当尽量自行屯田,以减轻百姓的负担。
“三为工程,这个刚才说过了,除了水利和筑城这些必要的工程,应当尽量避免大兴土木,让百姓休养生息。
“四为赏赐,元廷财政败坏,便有历代元主乱赏滥赐之嫌,因此赏赐应该合理有度,君主唯器与名不可假人,赏赐便是君主手中的权柄,更应谨慎使用,若是乱赏滥赐,反而有损君主的权威。
“这第五的救灾储蓄,暂时还无法做到,如今大帅以平定天下为主,开支方面肯定军费占的更多,储蓄还得等天下平定,军费减少,国家有了结余之后才能积累储蓄。”
等周祯全部说完,鲁锦这才评价道,“好一个开源节流,量入为出,周先生将这收入和开支说的明白透彻,也让我茅塞顿开,可见先生对于理财一道还是有些心得的。”
周祯连忙拱手谦虚道,“承蒙大帅夸赞,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开源节流,量入为出,本就是齐家治国应有之义,在下也只不过是将这齐家的本事放在治国上而已。”
鲁锦顿时莞尔笑道,“那周先生家里定然过的不差。”
周祯连忙道,“不敢称富裕,倒也有些盈余。”
鲁锦点点头,这才又说道,“帅府财户司掌司被我外放去做知府了,还有个主事,被我派去江北输送军需去了,现在财户司人手急缺,你可愿先入财户司做一主事?若是收支有度,理财得当,日后我再升你做掌司。”
周祯连忙拱手道,“多谢主公看重,固所愿也,不敢请尔,臣一定竭尽所能,为主公管好钱袋子。”
“好,你也先坐下吧。”
等周祯坐回原位,鲁锦则站起来转了两圈,突然来到杨宪面前问道。
“刚才周先生提到有胥吏私自征发徭役,趁机敲诈勒索百姓,我想了想,这不止是胥吏的事。
“现在我们的疆域扩张的很快,合格的官员不够使用,各地学校也未建设,短时间内培养不出更多的人才,直接从民间招募,考试,或由人举荐,或留用的元廷官吏,也是良莠不齐,应该如何监督,你可有办法?”
杨宪当即起身道,“在下杨宪,字希武,冀宁路人,愿为大帅试言一二。”
鲁锦顿时皱眉疑惑道,“等等,济宁路?山东齐鲁那边的?你这口音不对吧?”
杨宪立刻解释道,“回禀大帅,并非鲁地的济宁路,而是三晋之地的冀宁路,前朝又叫太原,至元成宗时才将太原路改为冀宁路,在下本是太原人,来建康求学,这才出现在此。”
“哦,原来是太原啊。”鲁锦恍然大悟,“那太原我去过,还有太原北边的忻州,我也去过一次。”
杨宪闻言怔了怔,好奇道,“大帅去过太原和忻州?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去年,不对,大前年的时候吧,鲁锦跟着学校的导师还有卫星班的学长,一起去太原忻州的航天卫星发射中心,去看他们自己设计的卫星发射来着
“好久以前的事了。”鲁锦摇了摇头,不知不觉就已经穿越一年多了,还在这个世界有了孩子,真是恍如隔世,不对,是真的隔了一个世界.他感慨了一下才说道,“你继续说你的。”
“是,在下以为,应该完善监察制度。
“自秦代设三公,分别掌管民政,军事,监察,到隋唐又设三省六部,就一直有御史台负责监察百官,考核官员政绩。
“大帅之前为了韬光养晦,避人耳目,故意将尚书省和枢密院改为文武两院,中书省改为秘书局,虽然名字不同,但制度架构已然搭了起来,只是这监察制度还有所欠缺。
“虽然大帅之前设了督察院代替御史台掌管监察之权,但那时大帅只有江右两三路之地,制度不全,官吏也不多,几个督察尚能兼顾,可现在大帅的疆土激增,若监察制度还未跟上,必定难以看顾各地官吏。
“在下觉得,可参考历朝御史台官职,以及大帅之前设置的官职,完善督察院的监察制度。
“御史台有御史大夫,御使中丞,侍御史,大帅改御史台为督察院,分左右主官,则可以设左右都御史,副都御使,殿中御使,佥都御使。
“行省置按察司,应设左右监察御使,和巡按御史,由巡按御史巡按地方,监察百官,举荐弹劾地方官吏,考核官吏政绩品行操守,如此才可剔除害群之马,让帅府的政令得到执行。”
鲁锦听的连连点头,这杨宪不愧是明初的宰相哈,对于朝廷制度可谓门清,他现在甚至有点怀疑,明初制度的设立就有这货建言献策,把御史台改为督察院的人员设置方案几乎和历史上一样。
等杨宪说完,鲁锦看了他一眼,这才说道,“你刚才说由按察御使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算了,这个等会再说。”
提到考核政绩,鲁锦刚才突然想到了明朝的考成法,也就是现代kpi那一套,让官员卷起来的考核方法,但是想了想,这玩意还是以后再说吧,先把制度架子搭起来再说。
还有,考核政绩这个活,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归吏部管的,御史台虽然也管,但御使更多的是负责监察官员有没有渎职,贪污,有点现代纪委和检察院合体的意思。
杨宪闻言怔了怔,也不知道鲁锦为什么说一半不说了,这时就听鲁锦再次对众人说道。
“既然说到了完善制度,除了督察院这个监察机构,诸君还有什么要补充的没有?”
堂下当即有一年轻人起身拱手道,“在下钱用壬,字诚夫,广德路人,来建康求学,在下以为,既有御史台,那也应该有谏议大夫,如此监察制度才更加完善。”
此言一出,鲁锦顿时皱了皱眉,杨宪也立刻扭头看了过去,当即又对鲁锦说道。
“大帅,谏议大夫之职虽然隋唐有设立,但自前宋以来,谏议大夫之职已经和御史台合二为一,合称为谏台,自此御使有了议政权,谏议大夫也有了监察权,二者既已合并,就没必要再分开,否则不就又增加了冗官冗员,刚刚不是才说了要节省俸禄开支吗?”
鲁锦轻轻点了点头。
谏议大夫这玩意他还真知道,最有名的就是魏征嘛。
如果说御使是监察百官的,身兼纪委和检察院的双重功能,那谏议大夫这玩意就是专门监督皇帝,给皇帝挑错,天天没事就出来喷皇帝的,御使这帮喷子还只喷百官,谏议大夫可是只盯着皇帝一个人喷.
唐朝的魏征就是历史上最有名的谏议大夫,把李世民喷的都无法反驳,所以这玩意,谁当皇帝谁都觉得恶心,你还管起皇帝来了?
于是从宋朝开始,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增强皇权,就把谏议大夫和御史台合二为一了,从今以后你们只许喷百官,少他妈管朕的事!
有宋一朝,皇权确实比之前极大加强了,但也出现了皇帝无人监督的情况,导致出现了宋徽宗这种邪门玩意,可是话又说回来,皇帝真想犯浑,一个谏议大夫真能管得了吗?
魏征喷的李世民没话说,那是因为李世民本身就比较自律,你要真把魏征和宋徽宗赵佶安排到一起,信不信魏征早就被赵佶赶跑了.
能自律的,你还差一个魏征?不自律的,给你个魏征你又能怎么样,所以这玩意设不设其实都一样,那干嘛还用来恶心自己呢?
不过从这也能看出来,杨宪居然是维护皇权的?或者说他为了能在鲁锦这捞个官职,已经在用这种方法表忠心,拍马屁了?
鲁锦点头道,“希武说的有理,既然前宋已将二者合并,那就没必要再分置了,也省得增加冗官,扩大开支,其他人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杨宪闻言顿时窃喜,钱用壬的意见没被接受倒也没气馁,老老实实的一拱手,然后坐了回去。
不过这人其实也不简单,钱用壬是安徽广德县人,在原历史上,这货本身在建康读书求学,之后参加元廷的科举,考中至正十四年的左榜会元,也就是两年后,当过河南江北行省参政,后来徐达打淮安的时候,这货直接献城投降了,再后来还当过大明洪武元年的礼部尚书。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鲁锦提前好几年打下建康,直接截胡,这货没去参加元朝的科举,直接跑鲁锦这来参加‘科举’了
听到鲁锦还在问有没有补充,当即又有一人站出来。
“在下孙炎,字伯融,顺天府句容县人,在下以为,帅府既然已经有了刑名司,现在又设了督察院,应当再把九卿之一的大理寺补上,如此三法司才算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