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褐色小说网>都市言情>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第384章 五大方面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4章 五大方面军(1 / 2)

第384章五大方面军

整编军队这种事情,一旦定下整体的大框架,接下来反而好办了,无非就是填格子而已,而且许多职位还是鲁锦提前许诺出去的,这样就更方便调配兵力了。

首先是安庆方向的第一方面军,以廖永安和缪大亨的原35军为基础,组建新的第三,第四集团军。

第三集团军总兵为廖永安,下辖原35军和新编47军。

35军101师督师原本是廖永安,现在移交给金朝兴,这个当初打巢县时加入的将领,另扩编一个120师,督师殷从道,是鲁锦打左君弼时收服的降将,这人投军时间也不短了,之前已经升到了团指挥,这次再晋升一级。

另外安庆方面的将领,缺少大型战役的组织和指挥经验,鲁锦怕他们玩不转,而华东方面军的主力,全是跟着他打完渡江,又参加了整场征东战役的将领,大型战役的实战经验丰富。

正好他们打完了浙东,基本人人都有功劳,也是时候提拔一些人了。

于是鲁锦就把华云龙和徐达的那个42军调了过来,拆分成两个部分,119师的徐达,被提拔为47军总管,另扩编一个121师,督师张良,是张温的族兄弟,这人从禁卫军的营官升到团指挥,打完浙东正好再升一级到督师。

这样第三集团军的序列就变成了,35军,下辖101师金朝兴,120师殷从道;47军119师徐达,121师张良。

让徐达给廖永安这个老资历当副手,增强第三集团军的战役指挥能力。

第四集团军总兵缪大亨,下辖新编48军和42军。

新编48军以缪大亨的原104师为基础扩编,104师督师移交给吴国宝,也就是原历史上为了避老朱的字,改名吴祯的淮西二十四将之一。

另新编一个122师,督师为原101师序列的韩庆禄,这人是康茂才麾下的降将出身,曾经驻守无为县,后来举城投降了,也加入了不短的时间,这次提拔为代理督师。

42军的底子还是华云龙的118师,不过另一个师的徐达被调走了,因此又新编了一个123师,督师是夏兴侯,此人原本是元军安庆万户府的降将,不过后来也跟着打满渡江和东征,渡江时还只是个千户营官,东征时升到华云龙手下做团指挥,这次也再升一级到督师。

于是第四集团军的序列,就变成了48军,下辖吴国宝的104师,韩庆禄的122师;42军下辖华云龙的118师,夏兴侯的123师。

除了35,47,48,42,这四个军的步兵外,再把刘家港的内河水师炮舰都调过来,增强给缪友珍的雷池水师,也即水师第三团,连同桑世杰的水师二团,全部划归一方面军序列,用来进攻鄱阳湖和洞庭湖。

华北的第二方面军这边,情况稍微简单一点,主要是有几股主动来投,或是被招降的势力,都要放在这边。

首先是那十几万被收拢的元军,其中有两个最大的山头,首领名字叫田丰,王士诚。

此田丰非彼田丰,不是汉末帮袁绍灭了公孙瓒的那个谋士,而是元末河北的一个大地主,盐枭,还有那个王士诚,同样是河北的盐枭。

这两人都是至正十二年上半年,脱脱在大都附近的盐场招募的盐军,总数有三万多,头扎黄巾,号称黄军,性质和早期的朱亮祖、陈野先类似,都属于民兵团练,只不过他们这支团练直接受脱脱指挥。

原历史上,这两人也很有意思,两人先是被脱脱征召成军,先跟着打了徐州,第二年又被带去打张士诚占据的高邮,然后脱脱被贬,‘百万元军’一朝土崩瓦解,之后这两人一起去投了刘福通。

后来龙凤北伐时,王士诚被分到了关铎的中路军,跟着一起打去了辽东,田丰跟着毛贵打去了山东,因作战有功,田丰被韩宋政权封为益都行省丞相。

在中路军被高丽打的全军覆没,残军退守辽东半岛,赵均用跑去山东夺权杀死毛贵后,身为益都行省丞相的田丰,突然变成了山东义军中威望最大的人,隐隐有了把持山东的趋势。

可就在这个时候,刚刚打下河南汴梁,把刘福通赶去安丰的察罕帖木儿听到了这个消息,立刻带兵进攻山东。

山东义军刚刚遭逢毛贵被杀的剧变,人心混乱,田丰和王士诚寡不敌众,最终都投降了察罕帖木儿,不过这还没完,趁着有一次察罕帖木儿到山东视察的机会,这俩人又突然刺杀了察罕帖木儿,再次叛回义军。

不过他们这次反叛后并没坚持多久,就被察罕帖木儿的义子,扩廓帖木儿,也即是王保保,带兵杀来山东,为父报仇,将田丰和王士诚两人全部杀死,同时也拿下了整个山东。

至此,徐州以北的地盘全部落入王保保的手中,当时的徐州在朱元璋手里,由冯胜驻守。

纵观田丰和王士诚这两人的经历,他们起初帮元军打仗也是很卖力的,可是在见到一心为国的脱脱被贬之后,两人又毅然决然的投奔了义军,在毛贵死后,还能勉力主持山东大局,虽然还是很快就投降了,但他们还能成功刺杀察罕帖木儿,重新回到义军阵营。

论迹不论心的讲,这两人还算是条好汉,多少有点义气。

而在这个时空下,两人比原历史提前大半年见证了元廷的腐朽和黑暗,真正为朝廷卖命的将士没有赏赐和抚恤不说,反而还要被朝中奸臣诬陷,强制解散部队,这种情况下,傻子才给元廷继续卖命。

再加上朱亮祖及时的兵力前压,收拢元军溃兵,于是两人就顺理成章的投奔了圣武军,没有像原历史那样去投刘福通。

冯国用负责主持北面的整编工作,回来就向鲁锦报告,说田丰和王士诚跑来投奔时,他们还各自控制着上万人的军队,加起来不到三万,两人在军中的影响力很大,肯定不能随便给个团指挥啥的就能打发了,最少也得是督师,或者副总管的职位才行。

也算是千金市马骨,告诉那些归降的元军士卒,圣武军并没有区别对待他们。

所以这次整编第二方面军时,也得考虑把他们编进去,这两人正好是北方人,而第二方面军就是专门用在华北战场的,今后肯定用得着他们。

因此按照老规矩,以朱亮祖和廖永忠的原36军为基础,组建华北的第二方面军,下辖第5,第6,两个集团军。

其中第5集团军,总兵朱亮祖,副总兵冯胜、赵仲中,下辖原36军,和新编49军。

原36军朱亮祖的102师督师职位,移交给冯胜,另新编一个124师,督师由刚刚投奔的王士诚担任,同时兼任36军副总管,嗯,是元军里那个王士诚。

新编49军,下辖新编125师,督师兼军总管,由巢湖老将赵仲中升任;另新编一个126师,督师兼副总管,由刚刚来投的田丰担任。

全是新人和老将混搭,方便融入和控制。

第6集团军,总兵廖永忠,副总兵胡海、毛贵,下辖新编50军,和新编51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