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新朝马政(上)
中国历朝历代的马政,包括民牧和官牧,两种全加起来,全国也很难有超过一百万匹官马,西汉初期全国设有36个牧监,存栏战马数量在三十万匹左右,武帝时达到汉朝巅峰,在册官马有40万匹。
唐朝略有增长,巅峰时期拥有70多万匹官马,安史之乱后降到20多万匹,宋朝因为失去了北方的养马地,巅峰也才20万匹官马,南宋时靠茶马贸易,每年进口1.2万匹,自己几乎没有牧场。
而同时期的金国,鼎盛时期却有47万匹官马的存栏量,也难怪金国骑兵能屡战屡胜。
通过这些数据,便可对中国的养马情况有个大概的认识,因此当鲁锦说一个泰西的蛮夷岛国,居然能养出上百万八尺多高的龙马时,可想而知对这些官员的震撼,为什么人家就能养这么多好马,他们的马政是什么样的,咱们是不是能从中借鉴一二?
然而鲁锦这时却摇了摇头,“想要效仿泰西的马政,几乎没有可能,或者说是很难的。”
李善长顿时追问道,“为何?这什么不列颠国的马政究竟有何不同?”
鲁锦这才解释道,“泰西的马政,就是没有马政。”
“.”众人顿时听的一头雾水。
鲁锦这时又环顾四周,见他们都盯着自己一副聆听状,这才反问道,“你们是不是以为马长的越高大就越好,超过八尺便是龙?我告诉你们,这种观念是不对的。
“国家养马那是因为驿站和骑兵需要坐骑,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坐骑越高大越好,那我何不如干脆从云南弄些大象来养,组建一支象骑兵,那不是比什么马都要高大?”
冯国用闻言当即说道,“这是因为象食量太大,跑的又慢,还不容易驯服,生的又慢,想要养出几万头象,比养几十万匹战马更难。”
鲁锦立刻点头赞道,“说的不错,所以最好的坐骑,应该兼顾速度、力量、耐力,还要容易驯服,好养,生的快,最好能再皮实一点,不容易生病的最好,综上所述,还是马匹最为适合骑乘。
“不过和你们所知的相马之术不同,如果让我来分的话,我会按体型、体重和性格来划分,肩高150公分以下,体重不足八百斤的为轻型马;肩高150到180公分,体重在一千到一千四百斤的为中型马;肩高180公分以上,体重一千四百斤以上的为重型马。
“从性格方面又可以分为热血马,冷血马和温血马,所谓的热血马,你们便可以理解为传统所说的烈马,脾气暴躁,有进攻性,争强好胜,不容易驯服,可一旦驯服后,这种烈马又是最好的坐骑。
“而冷血马,就是那种性格极其温顺,甚至稍显木讷,比牛还老实,你对它打一棍子,它都不生气的那种马,至于温血马,便是冷热二者杂交的产物,性格温顺,又不失灵动,虽不如烈马那般好斗,速度也比不上烈马,上不得战场,可用来平常骑乘却是最好的。
“若按这种方法来划分,那么中国传统的塞北蒙古马和甘青马,就属于轻型马中的烈马,而瑶光则是大宛马和蒙古马杂交的后代,那匹赤霄应该是匹汗血马,这两种都算是中型马中的烈马,体重都在一千二百斤左右,肩高都在165公分以上的,是最优良的战马。
“而我刚才所说的那个不列颠岛国所养的夏尔马,则是一种重型的冷血马,此马虽然体型高大,重达两千多斤,但性格却极其温顺,而且如此体型,只能用笨重来形容了。
“你们自己想想也知道,这么重的马,又怎么可能跑得快呢,因此这种马根本不能用来骑乘当战马,不过拿来拉炮车倒是极为合适,只需两匹便可以拖着万斤重的大炮跟随部队行军,而不必像我们现在这样,用八匹蒙古马才能拖得动一门三千多斤的重炮。
“至于该国的岛民为何养那么多夏尔马,则是因为他们那里耕地不用牛耕,而是马耕,那上百万匹夏尔马,就是该国的岛民养来耕地拉车用的,而不是拿来骑乘作战的,全都是百姓在养,该国的官府也并不加以控制,故而也根本谈不上有什么马政。
“你们觉得上百万匹很多,但如果用中国的耕牛数量来对比,就不会觉得多了。”
“原来如此。”众人顿时恍然大悟。
不过李善长又疑惑道,“可是这也不对啊,中国历朝历代也多鼓励民牧,可是养马耗费极大,寻常百姓根本难以负担,前宋便在京东路与河北路鼓励民牧,却引得百姓怨声载道,为何那泰西岛国就能养这么多马?就算是为了拿来耕地,那也很不划算吧?”
鲁锦当即感慨道,“先生可算是问对了重点,为何他们能养得起,那只是因为泰西色目蛮夷的农业技术极为落后导致的。”
“落后?落后还能养的起那么多马?”冯国用也不解的问道。
鲁锦这才详细解释道。
“泰西的色目蛮夷,诸多大小邦国,农业技艺极为落后,粮食亩产极为低下,百姓只靠种粮食根本就吃不饱,因此他们并不以纯农业为生,而是半耕半牧。
“落后到什么程度?我就这么说吧,他们虽称不上是刀耕火种,甚至也会用马耕地,可也强不到哪去,泰西因地理气候问题,不种稻谷,以种麦为主,麦子亩产本就不如稻谷,而这群蛮夷甚至连垄耕都不会,赶着马随便把地翻一翻,再随便撒上种子,剩下就不管了,既不懂得除草,也不懂得施肥。
“哦对了,他们甚至连咱们唐朝出现的,更省力,翻土更深的曲辕犁也没有。
“而且这些蛮夷还不懂得用人畜粪便堆肥,家里的恭桶都是随意倒在城镇的街巷上,到处都是污秽,街上肮脏不堪,瘟疫时有发生。”
众人顿时听的目瞪口呆,没想到泰西之地的色目人竟然如此不堪。
鲁锦还在继续道,“你们想啊,他们既不懂得用粪便堆肥,又不懂垄耕和除草,这地种久了,肥力肯定会下降,粮食亩产低到什么程度?我要不说,你们想都想不出来,一亩地撒三十斤种子下去,收获时最多能收六十斤。
“那都已经不能算亩产了,种三十斤,收六十斤,只比种子多一倍,这还算个屁,要是中国也这样种地,百姓都得饿死!”
众人都觉得匪夷所思,这么点收成真能养活人?
秦从龙也好奇问道,“收的粮食只有种子的两倍,这粮食能够吃吗?人都不够吃,又怎么养得起马?”
鲁锦顿时摊摊手道,“正因为粮食不够吃,所以才要农牧并用,他们除了种地还要放牧啊。
“至于养马,你们也知道,这田地若是不施肥,种不了几茬庄稼就没有肥力了,中国这边可以施肥,也可以轮作豆子来肥田,可那些蛮夷不知道,因此就只能休耕。
“假如你有一百亩地,将其分为两块,其中五十亩种麦,另外一半今年什么都不种,等着它自己恢复肥力,这就称为双圃制,泰西大多数地方还在用这种方法。
“比这再先进一点的,是三圃制,把一百亩地分为三块,其中三成今年种粮,给人吃,再三成种燕麦,燕麦是一种杂粮,和羌人种的大麦青稞类似,泰西人专门种出来喂马,最后三成什么都不种,休耕,这样他们就能养得起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