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褐色小说网>都市言情>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第432章 拆分六部(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2章 拆分六部(四)(1 / 2)

第432章拆分六部(四)

听到汪广洋的疑问,鲁锦当即解释道。

“文字简化,当然是为了更加好写,不过你们也不用担心,我不会过多改动。

“其实中国文字从上古时代到现在,本来就是一直呈简化趋势的,从上古的甲骨文,到夏商的金器铭文,再到周朝的篆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书同文,便推出了比篆书更加好写的隶书,隶书之后又演变成行书,草书和楷书。

“而楷书传到现在,人们为了追求书写的快速,也衍生了不少所谓的俗体字,这里面有演化的更加简洁的,但也有些反而变的比古字更复杂了。

“比如人、从、眾,这三个字,在殷商时就更加简洁,撇捺为人,双人为从,三人成众,后世传承反而把从和众变的越来越难写了,而且已经失去了古字的本意。

“类似的还有‘电’这个字,《说文》中本来是这个‘电’,也不知是谁给加了雨字头,说什么雷电从雨,这不是多余吗?

“跟电一样的还有云,甲骨文里的云本就是简写,后来反而被加上了雨字头变成了云,化简为繁了属于是。

“其他还有些化繁为简的,比如篆书里‘无’,汉代隶书就已经变成无了,但是却一直没被确立为正统字形。

“类似的还有国和国,口中含玉这个国前宋便已经有了,还有与和与,汉代就已经有了这个与的写法,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从现有的字体中找出最简单的那个,将其立为正统,以后一律使用简体,包括今后新刊印的书籍和学校的教学,全都换成简体字。

“哦对了,寻常使用的字可以用俗体字和简写,但是以后记账还是要用繁体,‘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这几个数字,今后定为大写写法,专门用作记账体,防止被人篡改。

“我带来的那种大食数字用作数学写法,正常书写汉字,非记账时,还用简写的那套一二三四。”

众人闻言点了点头,这次倒是没人出来反对,因为鲁锦说的那些简体字,有些早就成了人们的共识了,就连他们在场的这些人,许多平时也都是这么写的,只是没有哪个朝廷官方主动将其确立为规范字体而已。

见了鲁锦提出的几个例子,秦从龙想了想当即道,“殿下这么一说,臣倒是想起来,元廷好像编过这么一本《俗字谱》,要不要拿来直接使用?”

鲁锦闻言一愣,没想到元朝还编过这东西,于是说道,“那就先找来看看,合适的就用,不合适就不用。”

汪广洋也道,“殿下的意思是说,新朝的官方字形,都用楷书的俗字吗?”

“也不是。”鲁锦摇摇头,“不要拘泥于字体,不论是篆书、隶书、楷书、还是草书,哪一种简单我们就选哪一种,篆书比楷书好写,那我们就选篆书的写法,草书比楷书好写,我们就用草书的写法,但是最后的规范字形颁布天下的时候,一律要用楷书作为标准字。

“若是四种字体都没有简单好写的,也可以适当进行主动简化。

“比如马这个字,可以将行草的写法进行楷化,变成这个‘马’,还有‘鷄’这个字,右边的鸟可以用草书楷化,写成鸟,左边的奚字旁直接换成又,今后写成‘鸡’。”

众人顿时皱起了眉,汪广洋又道,“这么改是不是太简化了?右边的鸟写成鸟倒是可以,但这个奚本来就是取其声,鸡,奚音,改成又字旁不就失去字的本意了吗?”

鲁锦却道,“但是这种替换偏旁的简化方式南北朝时就有了,比如‘乱’这个字,南北朝时就变成舌字旁这个‘乱’,那你们现在写字用的是哪种?还不是一样用简单的?”

“.”众人顿时被说的哑口无言,谁吃饱了撑的放着简单的不用用繁体啊,那不是自己找虐吗。

关键是,鲁锦居然真找到了换偏旁的先例,看来是早有准备啊.

众人点了点头,李善长这时又说道,“这个看起来倒是不难,起码比编教材简单,只需找几个擅长书法的书法大家来做就行,殿下的意思是将此事交给哪个部门?”

“哪个部门都行,礼部或者教育部,甚至让翰林院来做也行。”鲁锦不在意道,和编教科书相比,规范简化字体确实只能算小事。

“那就放在翰林院吧,教育部编书的任务已经很重了。”

“可以。”鲁锦当即点头道。

这时李善长又问道,“那殿下对韵书和那什么拼音的编写,又有何吩咐。”

鲁锦顿时道,“这个不是编写,我已经写好了,我的意思是要拿去推广。”

鲁锦直接起身将旁边立着的一块黑板幕布掀开,上面赫然用粉笔写着数十个现代拼音字母,而且是完全照搬现代拼音,每个英文字母下面又有汉字对照读音,众人一看就能看懂,但立刻就皱起了眉头。

“新朝要将这套拼音之法加入蒙学之中,所有蒙童开蒙学字都要先从拼音教起。”

陶安顿时皱眉道,“殿下,中国已有韵书,也有切韵,蒙童开蒙也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等,为何还要学这外藩文字?”

鲁锦当即道,“这不是外藩文字,这是公输氏根据西洋文字改成的一套注音字母,也可以叫拼音。”

鲁锦心道,现在就连英国也还在用拉丁文呢,英国自己都没有英文,谁敢说这不是公输氏原创,将来就算英国用了,那也是英国抄中国的拼音

“至于为何有了三字经和千字文,还要推广拼音,那是因为这两套开蒙方法的逻辑本质上就不同。

“中国虽已有切韵,比如‘钱’字的切韵是‘齐安’,但这种切韵的本质,还是要先学会‘齐安’这两个字的写法和读音对吧?”

众人点了点头,陶安却继续道,“是要先学字不错,但三字经和千字文,就是专门用来教这些基础文字的啊。”

鲁锦当即道,“但是拼音不用,你只需先学会这几个拼音,就可以拼读所有的文字,所以学拼音开蒙的孩童,远比用千字文、三字经开蒙的孩童学的更快。

“我就是用这套拼音开蒙的,我最有发言权,不信咱们可以对比一下,你们就算不是蒙师,但自己也是从蒙童过来的吧,你们说,你们自己,或是你们认识的孩童,学会千字文需要多长时间?”

陶安当即道,“看孩童是否聪慧,是否爱学,聪慧者十个月可背诵三字经(1145字),顽劣者则需要一两年。”

鲁锦却立刻道,“而用拼音开蒙,学会三字经只需60天,比你直接用三字经死记硬背要快出五倍,就算是学的慢的孩子,三到六个月,也能学会一千余字了,你直接用千字文和三字经来教,半年能学会多少字?便是神童最多也只能学会五百个字。”

众人都将信将疑,秦从龙也看着那些拼音好奇道,“真有这么神奇?”

“不信你们可以做个实验嘛,随便去街上找10个同岁,还未开蒙的学童,分成两组做对照试验,五个用拼音开蒙,五个用千字文和三字经开蒙,每日都学一样的时间,谁也不许偷偷多学,就以六个月为期,看谁学的快,反正最多半年就能验证出结果,你们谁愿意试?”

众人顿时面面相觑,试?试个屁,鲁锦既然这么信誓旦旦,那肯定是非常有把握才会这么说的,再说了这是什么场合,讨论新朝国家制度的严肃会议,鲁锦也不至于在这事上忽悠他们。

于是陈遇当即说道,“不用试了,殿下既然如此肯定,那一定是已经试过,既然这拼音开蒙比三字经开蒙要快这么多,那为何不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