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褐色小说网>都市言情>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第497章 闪电战式的北伐(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7章 闪电战式的北伐(一)(1 / 2)

第497章闪电战式的北伐(一)

中路军负责的山西方向,与陕西略有不同,陕西是重兵堵门,只要把大门强攻下来,后面全是空城,直接去占领就好,而山西却不一样。

山西人口众多,粮食也多,兵自然也很多,这里在原历史上就是孛罗帖木儿和李察罕这两个元末军阀争夺的焦点,谁控制了山西,谁就拥有了大量的兵员。

历史上明军北伐,徐达和常遇春攻打山西的时候,王保保在山西还能凑出来十万兵力,山西兵力之雄厚,可见一斑,这次自然也不例外,在搠思监镇守下的山西,同样征募了十万兵力。

不过这十万兵力的布置却很有意思,其中两万被派去了山东前线,跟聊城的朱亮祖对峙,防止圣武军继续北伐,另外八万大军则是留守山西。

这八万人当中,又被搠思监分成了三部,其中两万镇守垣曲,负责把守太行八陉最南端的轵关陉,还有一万负责镇守泽州(晋城),把守着太行八陉之一的太行陉,剩余五万兵马,全被搠思监放在了太原。

如此前轻后重的兵力布置,让人感觉有些匪夷所思,但其实搠思监是有自己的理由的。

一是搠思监听哈麻说,鲁锦今年准备攻打两广和福建,暂时没有北伐的打算,这使他产生了战略误判,既然圣武军今年不准备北伐,那他把所有兵都放到前线干什么去?放个两三万人跟怀庆府的圣武军对峙,让他们打不进山西腹地就行了。

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搠思监不知道鲁锦的北伐战略,简单说就是,他不知道鲁锦会从哪里出兵。

如果鲁锦北伐是先打山西,那他就可以把全部兵力都放在晋南的运城盆地,依靠地形跟鲁锦打阻击战。

但万一他把所有兵力都放到了晋南,然后鲁锦又先去打河北了,再从河北真定(石家庄)突击井陉口,从他后背占了太原,到时候圣武军从太原跟河南前后夹击,把他堵死在晋南盆地,那就很悲催了。

反之,现在这种前轻后重的兵力布置,就可以让搠思监觉得游刃有余,他认为在垣曲和泽州放上三万兵力,足矣抵挡圣武军一段时间,如果圣武军表现出从晋南强攻的架势,他再带着主力从太原南下支援也不迟。

如果鲁锦先打河北,不理山西,那搠思监也能从太原经井陉口出兵河北,去大都勤王。

另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比如鲁锦打到河北,但并没有直接去大都,而是准备先打下真定,再从真定进攻井陉口,那搠思监也可以坐镇太原,从容的向东南两面派出兵力支援。

他这个想法其实倒也不算错,因为原历史上的明军北伐,徐达和常遇春就是这么打的。

当时明军先打的河北,把小铁锅赶去了上都,河北拿下之后,明军才调头去打山西,然后徐达领一路从晋南向北进攻,常遇春领一路从真定向西进攻,两面夹击,一举将山西的王保保主力击溃。

搠思监想的倒是不错,可是今年九月的战端一开,顿时就把他打了个措手不及。

他没想到鲁锦居然会如此无耻,不仅把细作安插到了大都,还能接触到元廷的丞相哈麻,故意透露给他们假消息,给他们玩了一手战略欺骗,说好的今年先去打两广和福建,结果转过头来不声不响的就突然北伐。

当廖永安和常遇春的十几万大军出现在垣曲城下时,搠思监还茫然不知的,在他的太原府坻里查看刚印出来的宝钞假钞呢.

第二个没想到的,就是圣武军此次北伐的决心之坚定,攻击之猛烈,进军之迅捷,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

因为知道出兵的具体时间,所以八月底,廖永安和常遇春就提前带着大军隐蔽运动到了怀庆府的西北边界,最靠近垣曲的地方等待,等到九月一到,天还不亮大军就开始向垣曲急行军。

中路军以一个新组建的骑兵团为先锋,团指挥是郑用手下的老营官周德兴,九月初一,天刚刚大亮,这个先锋骑兵团就越过轵关陉,来到了垣曲城下。

垣曲城中不是有两万元军驻扎吗,周德兴倒也不急于攻城,就带着两个营绕城转圈,吓得城中元军不敢出来,又派另外两个营去四周哨探,截杀从垣曲出城的求援信使,顺便再派出小股骑兵去给后面的主力引路。

九月初一当天中午,中路军的主力便抵达了垣曲城下,他们从凌晨四点就开始急行军,一个上午跑了五六十里抵达垣曲。

看着城外神兵天降的十几万兵马,垣曲城中的元军守军只觉得头皮发麻,然而接下来的一幕,却又让他们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只见刚刚抵达垣曲城下的常遇春,对这座城池看都没看一眼,就催着第九集团军的士卒继续向北前进,完全没有要攻城的意思。

长长的队伍一直走了一个多小时,城中的守军才看到打着另一种旗帜的圣武军,廖永安率领的第三集团军主力也到了,不过廖永安也对这座城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丝毫没有停留,就带着主力大军继续向北前进,把垣曲城中的守城元军搞得一脸懵逼。

这帮红巾到底是什么意思,你们究竟还打不打啊?怎么直接就走了?

直到当天下午申时正,约莫下午四点的时候,才终于看到了这十几万大军的尾巴,负责给全军殿后的徐达119师,以及顾成的禁卫第五师,这两个师两万三千多人,终于在垣曲城下停了下来,并且开始筑造炮台,一副准备攻城的打算。

垣曲城中不过两万守军而已,对于打惯了攻坚战的圣武军来说,这样的一座小城根本就不被廖永安和常遇春放在眼里,所以为了不耽误主力大部队的行军速度,这种小城直接交给殿后的徐达来打就行,等他什么时候把垣曲打下来,再带着部队去追主力。

虽然是两万三打两万,徐达作为进攻方,兵力并不占优势,但顾成的禁卫第五师也不是等闲之辈,起码垣曲城中的守军,就发现了这支部队和其他部队的区别。

圣武军的军旗除了部队番号,一般是不绣将领姓氏的,也不会加其他乱七八糟的字,而就在这样一片无字的旗帜中,禁卫第五师的旗帜却显得格外惹人注意,因为他们的军旗上居然有字。

只见在一片黑色重甲步兵的拱卫下,一面鲜红的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上面赫然写着‘东荆河英雄团’的字样,而旁边的火枪兵团里,也有一面绣着‘沔阳侯模范团’的旗帜,禁卫第五师新任督师顾成的身边,还立有一面‘定远侯师’的督师旗。

这可是在沔阳东荆河,一战打出两个侯爵的模范英雄部队!

当天傍晚,炮台刚刚筑好,徐达和顾成就对垣曲发起了猛攻,在炮火的掩护下,顾成这位新任的禁卫师督师,身先士卒,第一个登上垣曲城头,随即便开始了对城内元军的残酷绞杀。

顾成之前还是营官的时候,就在东荆河阵斩阿思兰三员大将,其他元军小兵更是被他当成鸡一样撵着杀,这次攻打垣曲更是没有例外,带着一群重甲步兵在城头横冲直撞,片刻之间就在城墙后面的楼梯处斩杀数十人,直把元军杀的哭爹喊娘,以为自己见了鬼。

这位可是实打实在战场上刷过‘百人斩’成就的猛将,有如此勇猛的督师身先士卒,带头冲锋,先登团的其他士卒更是不甘落于人后,在城中宛如一群疯虎一般,打的元军直接崩溃,不敢上前接战。

顾成带着先登团很快从城内打开了城门,徐达立刻指挥几个团的主力蜂拥而入,随着大部队的入城参战,垣曲城内的元军很快就彻底崩溃,死的死,降的降,还有一部分想从围三阙一的北门逃走,但也被北门外埋伏的两百多骑兵给截住,最终一个都没跑掉。

北伐战役的第一天,九月初一当天傍晚,山西的南大门垣曲就被圣武军攻破,随即徐达没有立刻去追廖永安的主力,而是派出骑兵信使,带着垣曲元军诸将的首级和旗帜,赶去东面的泽州(晋城),去招降那里的一万元军,如果这帮人不投降,那他就跟顾成再去打一趟。

与此同时,面对垣曲以北大片没兵驻扎的‘空城’,廖永安也是毫不客气,一边带着主力向北高速突击,一边分出小股兵力去招降附近的各个城池。

中路军保持着非常高的行进速度,即便遇到不肯投降的顽固城池,也丝毫不会停顿,就像打垣曲一样,主力直接继续前进,留下队尾在后面慢慢啃城池。

他们九月初一中午抵达垣曲,九月初二的傍晚,常遇春第九集团军的先锋,就到了140里外的曲沃,曲沃根本无兵镇守,看到这么一支大军突然兵临城下,城内的县令很识相的直接投降。

县令倒也不傻,他知道前面的垣曲有两万大军把守,而圣武军却能不声不响的突然出现在垣曲后面的曲沃,那就说明前线的两万大军已经全军覆没了,连个报信的都没跑出来,这种情况之下,他不投降难道还要等死吗?

不过常遇春也没有在曲沃停留太久,只让那个投降的县令去搜罗木盆木桶来,再让城中家家户户都给他们烧水,然后组织了一次全军泡脚,所有人换一双足袋(袜子)或者裹脚布。

长途高强度行军,打绑腿防止静脉曲张,防止小腿充血是一方面,但更重要,也是最简单的,就是要常洗脚,经常更换鞋袜,保持脚部卫生,有条件的话最好用热水泡泡脚,这就是最简单,也是最便宜的维持高强度行军的保障方法。

两天连续行军两百多里的第九集团军,大部分士卒洗完脚,就在曲沃城里的街道上裹着被子,倒头就睡,有训导官带着专门的士卒在城内站岗,让士卒好好休息。

常遇春只在曲沃休息了一夜,第二天又是凌晨四点,天都还没亮呢,第九集团军就再次踏上了北伐的征途。

九月初三的下午,常遇春就带着中路军先锋抵达了晋宁(临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