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会还在进行,小约翰·施特劳斯那略带忧伤的曲调正配适尼古拉一世的心境,其实他本来有过很多选择,但他最终选择了自认为的捷径。
事实上尼古拉一世不可能会放弃近在眼前的君士坦丁堡,所以他只是犹豫了一会便再次开口。
“奥地利帝国想要什么?”
弗兰茨摇了摇头,不过他也已经可以确定一件事了,那就是尼古拉一世绝对不会放弃开战的想法。
“奥地利帝国需要的是时间,现在开战无法确保胜利。对于现在的奥地利帝国来说,无法取胜就是失败。”
其实这一点尼古拉一世也清楚,毕竟英国的报复直接冲击两国本土不太可能,那么奥地利帝国的海外领土将承受全部冲击。
而且按照尼古拉一世的思路,还是俄国拿不出足够让奥地利心动的筹码。
“那你要如何才肯参战呢?”
“奥地利帝国为什么要直接参战呢?”
弗兰茨反问道。
包厢内陷入了沉默
没人知道最后二人谈了什么,只知道弗兰茨并没有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结束后致辞。
这项任务最终由皇后奥尔加代劳,弗兰茨终究是错过了这场盛会。
尼古拉一世则是悄无声息地返回了圣彼得堡.
其实这种由君主直接出访的事情,除了尼古拉一世以外,此时其他君主还真干不出来这事儿。
尼古拉一世的到来给弗兰茨带来的更多是惊吓,而非惊喜,一切都过于仓促了。
不过弗兰茨倒是去了一块心病,尼古拉一世同意奥地利帝国暂时处于绥靖状态。
所谓的绥靖状态就是只要奥斯曼和英国没有进攻俄国本土,那么奥地利帝国就可以暂时保持中立。
但换而言之,只要奥斯曼人和英国人敢踏足俄国本土,那么奥地利帝国就应履行盟友义务。
也就是说只准俄国进攻,不准奥斯曼反攻。
虽然一切本该如此,但对于尼古拉一世而言已经是巨大的让步了。
当然其他国家是不知道这一切的,这一切相当于是两个国家的秘密协定,不过仅仅停留在两位君主的口头上,甚至没有任何文字记载。
1855年6月17日,《康斯坦察条约》附带的五年停战协议正式到期。
乔治·汉密尔顿·戈登和穆罕默德·穆拉德五世的生母谢夫凯芙扎太后都捏了把汗,他们都怕俄国人当天就打过来。
好在俄军只是陈兵边境,并没有进一步的动作。
其实哪怕俄国再蛮横也是需要理由,否则也没法直接对奥斯曼帝国动手。
俄国没有动作,反而是让奥斯曼和英国更紧张。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已经部署完毕,英国也在秘密向奥斯曼派遣部队。
不过毕竟没有直接宣战,所以乔治·汉密尔顿·戈登也没法调动太多兵力。
好在经过扩建,英国的陆军兵力已经增加一倍有余来到4.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