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褐色小说网>玄幻奇幻>天狼诀2> 第一百零一章教上官景晖练玄真剑法(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零一章教上官景晖练玄真剑法(一)(1 / 2)

青城山脉的雾气像是被谁揉碎的玉屑,洋洋洒洒漫过观日台的石阶。上官景晖攥着衣角站在崖边,青布短褂被山风掀起边角,露出腕上一道新鲜的剑伤——那是三天前在苏州码头,为抢回被恶霸夺走的药钱留下的。

“呼吸乱了。”

苍老的声音自背后响起,惊得少年猛地转身,却见一道月白道袍正被山雾托着飘近。来者鹤发童颜,手中拂尘轻扫,带起的气流竟将他周身的乱气捋得服服帖帖。上官景晖这才看清,老道手中握着的不是寻常拂尘,柄端镶嵌的墨玉隐隐泛着水光,拂丝竟是极细的玄铁线。

“师...师父?”他喉头发紧,把那封被汗水浸得发皱的引荐信递过去。信是城中药铺的张老先生写的,说青城山玄真观的李长松道长,或许能救他那被毒物所伤的妹妹。

李长松接过信纸,目光在“玄真剑法可驱百毒”七个字上停了片刻,指尖在纸面轻轻叩击:“你可知玄真剑的第一式?”

少年愣住,他原以为会先问家世渊源,或是考察根骨。山风突然转急,老道的拂尘骤然扫向他面门,上官景晖下意识地矮身侧翻,正是在码头打架时练就的野路子闪避。

“嗤”的一声,三缕黑发飘落在地。

“市井把式,护不住自己,更救不了人。”李长松收回拂尘,墨玉柄在阳光下流转着冷光,“要学剑法,先学站桩。”

观日台的青石板被晨露浸得发凉。上官景晖按照老道的指点屈膝沉腰,双臂环抱如抱虚空。起初只觉双腿发酸,半个时辰后,膝盖处像是塞进了烧红的烙铁,汗水顺着下颌线砸在石阶上,洇出小小的深色圆点。

“记住此刻气血运行的轨迹。”李长松的声音穿透耳鸣传来,“玄真剑不是杀人技,是顺天应人的法子。你妹妹中的‘七步倒’,毒随气行,剑亦随气走,懂了?”

少年猛地睁眼,雾气恰好散开一线,远处云海翻涌如浪,他忽然觉得膝盖的灼痛里,似乎真有股微弱的暖流在慢慢爬升。

第七日清晨,上官景晖在鸡叫头遍时就醒了。他悄悄摸向观日台,却见李长松早已站在那里,道袍上凝着的露珠在晨光里亮得像碎钻。

“今日换个法子。”老道扔来个陶罐,“接住了。”

上官景晖慌忙抱住,入手沉甸甸的,揭开陶盖竟是满满一罐细沙。李长松指着崖边的迎客松:“绕着树干走桩,罐不能斜,沙不能洒。”

松树虬结的根须在地上盘成天然的障碍。少年抱着陶罐刚迈出三步,脚下被根须一绊,罐口立刻倾出细沙,落在青石板上簌簌作响。

“气沉丹田,意守涌泉。”李长松的声音透过松涛传来,“你总想着‘别洒沙’,就像握剑时总想着‘别输’,心已经乱了。”

上官景晖咬着牙重新站定。这次他盯着松树皲裂的树皮,试着回想老道说的气血轨迹。当脚尖再次碰到根须时,竟下意识地以脚跟为轴转了半圈,陶罐稳稳贴在小腹前,只洒出几粒细沙。

“有点意思。”李长松抚着胡须轻笑,拂尘突然甩出,玄铁线卷住罐口轻轻一提。上官景晖只觉一股巧劲涌来,身体不由自主地跟着旋转,他急忙沉腰稳住下盘,竟在旋转中迈出三步,恰好避过一道横生的枝桠。

暮色漫上山头时,陶罐里的沙还剩大半。李长松扔给他一卷竹简:“这是玄真剑的总诀,今晚背熟。”

上官景晖借着月光展开竹简,苍劲的字迹力透竹背:“玄真初式,气如流云,剑似返照...”读到“心若明镜,方能照见剑理”时,他忽然想起妹妹病床前那面蒙尘的铜镜,眼眶猛地一热。

半月后的卯时,观日台第一次响起铁器相击的脆响。李长松将一柄短剑放在石桌上,剑身比寻常佩剑短三寸,剑脊上刻着细密的云纹。

“这是‘听雪’,陪我三十年了。”老道指尖划过剑鞘,“今日教你第一式,流云。”

他拔剑的刹那,上官景晖竟觉周遭的雾气都被剑风引动,化作一缕缕白绸绕着剑身流转。李长松手腕轻抖,短剑在晨光里划出半轮弧线,轨迹柔和如溪水流淌,却在收势时带起三枚松针,齐齐钉在丈外的树干上。

“你来试试。”

上官景晖握剑的手微微发颤。当他依样画葫芦挥动短剑时,却只觉得手腕发僵,划出的弧线歪歪扭扭,连面前的雾气都搅不散。

“腕力太死。”李长松从他身后握住他的手,掌心的老茧蹭过他的手背,“想象剑是你手臂的延伸,就像你扔石子打鸟时,手腕会自然发力。”

老道的力道带着奇异的韵律,引着他再挥剑时,听雪剑竟真的带起一阵微风,吹动了石桌上的枯叶。上官景晖心中一喜,急于再试,手腕却突然被捏住。

“贪多嚼不烂。”李长松松开手,“今日就练五十遍,什么时候能让剑风卷起桌上的枯叶,什么时候停。”

日头爬到头顶时,上官景晖的手腕已经抬不起来。他望着石桌上纹丝不动的枯叶,突然想起那些被他打落的飞鸟,当时手臂挥动的弧度似乎与此刻的剑招隐隐相合。他深吸一口气,刻意放松手腕,让剑锋随着呼吸起伏,当短剑第三次划过半空时,一片枯叶终于悠悠飘起。

“不错。”李长松递过个药瓶,“红花油揉揉手腕。”他望着少年通红的耳根,忽然道,“你妹妹叫什么?”

“婉儿。”上官景晖的声音低了下去,“郎中说...最多还能撑三个月。”

老道沉默片刻,指着西沉的落日:“你看那霞光,看着要灭了,明日还会升起来。”

入夏的青城山常落急雨。这日未时,豆大的雨点砸得观日台噼啪作响,李长松却带着上官景晖往山涧走去。

“流云式练得差不多了,该加水练。”老道指着涧中一块半浸在水里的青石,“站在上面练剑,脚不能湿。”

山涧水流湍急,青石只露出水面半尺宽。上官景晖刚站稳,脚下的石头就猛地一晃,他慌忙挥剑稳住身形,却忘了控制力道,听雪剑劈在水面,溅起的水花打湿了裤脚。

“剑是用来分水的,不是劈水的。”李长松站在岸边,拂尘轻扫水面,激起一串整齐的涟漪,“水流无形,却能穿石,你要学的是这个‘巧’字。”

上官景晖凝神观察水流的走向。当他再次挥剑时,刻意让剑锋贴着水面掠过,果然只激起一层薄如蝉翼的水膜。可就在他变换招式时,脚下突然打滑,整个人往水里栽去——他下意识地用剑撑向水底,听雪剑竟稳稳刺入石缝,借着这股力道又翻回青石。

“反应快了。”李长松点头,“但剑是杀敌的,不是撑船的。”

雨停时,上官景晖的草鞋已经湿透,却硬是没让脚沾到水面。他坐在涧边擦剑,忽然发现剑脊的云纹在夕阳下连成了完整的图案,像是一条盘旋的龙。

“这剑纹有讲究?”他抬头问道。

老道望着远山:“玄真剑原本有七式,传到我这代只剩三式。当年创剑的祖师说,等有人能让云纹显形,或许就能找回失传的剑招。”

上官景晖摩挲着剑纹,突然想起总诀里“剑有灵,需以诚待之”的句子,握紧了剑柄。

七月十五的月色格外清亮,将洗剑池照得像铺了层碎银。李长松提着个灯笼站在池边,水面倒映着他佝偻的身影,竟与三十年前那个初上青城山的年轻道士重叠在一起。

“今日教你第二式,返照。”老道的声音带着些许不易察觉的颤抖,“看好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