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
卡尔·奥古斯都·冯·哈布斯堡犹豫再三还是对着弗兰茨喊道。
弗兰茨的思绪也被这一声所打断,果然今天还是应该陪伴在家人身边。
圣史蒂芬主教座堂的钟声拖着长长的尾音,唱诗班已就位。香炉里飘出的烟雾与蜡烛的火焰交织在一起,更显得那些圣像庄严肃穆。
而就在这庄严肃穆之下是临时搭建的救济站,给那些急需救济的人一线希望,他们可以得到温热的食物和水,以及教堂的庇护。
前来参加弥撒的人群对此也早已见怪不怪,力所能及的人们会留下一份施舍,又或是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亦或是一句祝福。
这一年维也纳因冻饿而死的人数终于下降到了三位数以下。
奥地利帝国的鲤鱼产业终于腾飞,再也不需要作为“添头”出现。这一方面是鱼丸等鱼肉制品解决了库存积压,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做法也让鲤鱼成了奥地利帝国的一道名菜。
不过最主要的还是民众手中有了钱,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鲤鱼不再是人们无法承受的昂贵食品,而是一道寻常菜肴,并且可以增加节日气氛。
由于救治及时老约翰·施特劳斯并没有像历史上如路边的野狗一般死去。
在1848年的战争中他坚定地选择站在了皇室一方,弗兰茨也投桃报李将老约翰·施特劳斯升为了宫廷乐长,宫廷乐长算是在奥地利帝国的音乐家能得到最高头衔之一。
从此老约翰·施特劳斯一路青云直上,尤其是他创作的《拉德茨基进行曲》更是成为了奥地利帝国各种大型庆典必备曲目之一。
老约翰·施特劳斯对自己的儿子情感十分复杂,他既有一种作为父亲的骄傲,又有地位遭到挑战时的愤怒。
老约翰·施特劳斯一直在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打压儿子,同时在各种报纸和杂志上对小约翰的作品评头论足,甚至禁止他使用施特劳斯这个姓氏。
然而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才气却无法阻挡,年仅六岁的他第一次接触钢琴便创作出了一首完整的曲目。
其天赋之高直接让身为音乐界泰斗的老约翰·施特劳斯感到了恐惧,在极端的恐惧之下老约翰·施特劳斯愤怒地砸碎了那架钢琴,撕碎了那张曲目,并要求小约翰·施特劳斯终身不许碰乐器。
之后小约翰·施特劳斯一直被当成一位未来的银行职员培养,直到他17岁那年再次摸到了钢琴,他便知道自己必然是天下第一。
之后小约翰·施特劳斯用两年的时间,从零开始组建乐队,并最终在那场音乐界史上最强的父子对决中战胜了自己不可一世的父亲。
老约翰·施特劳斯知道自己的天赋不如自己的儿子,但他毕竟在音乐界浸淫多年有着自己的人脉。
老约翰·施特劳斯动用自己的影响力,让维也纳所有的顶级场馆拒绝接纳他的儿子,他甚至还雇了人去喝倒彩。
然而这些在绝对的天赋面前都没用,老约翰·施特劳斯依然一败涂地,从此小约翰·施特劳斯名声鹊起。
直到1848年老约翰·施特劳斯举报了他的儿子支持叛乱